“第十三届民生发展论坛专题论坛及配套活动‘和美九州市集’”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10月16日,“第十三届民生发展论坛专题论坛及配套活动‘和美九州市集’”新闻发布会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举办。此次新闻发布会由民生周刊杂志社主办,聚焦“赋能地标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共享绿色生活”,深入探讨农产品品牌建设与乡村振兴新路径,并正式发布第十三届民生发展论坛专题论坛——和美乡村与农产品品牌建设论坛及其重要配套活动“和美九州市集”的相关内容。

农业农村部原总农艺师、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会长孙中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黄晓新、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乡村振兴发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年友、中国广告协会副秘书长霍焰等嘉宾出席发布会,数十家中央及地方媒体记者参会报道。

发布会现场

第十三届民生发展论坛专题论坛——和美乡村与农产品品牌建设论坛将于今年12月21日在江西南昌举行。作为论坛创新配套活动,“和美九州市集”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通过“品牌展示展销区”“中央舞台活动区”“互动体验品鉴区”等板块,生动诠释“小市集、大民生”的深刻内涵。它既是全国各地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立体化展台,更是促进产销对接的数字化桥梁,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让政策温度与民生福祉可感可触。

民生周刊杂志社副总编辑马剑致辞。

民生周刊杂志社副总编辑马剑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期待通过“理论研讨+实践展示”的复合型活动设计,既为专家学者提供鲜活的一线调研样本,也让优质农产品从乡村走向都市,让普通群众切身感受到民生发展的温度与质感。

农业农村部原总农艺师、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会长孙中华发言。

“在乡村振兴与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农业品牌化已从‘可选项’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必选项’,成为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农业农村部原总农艺师、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会长孙中华在发布会上分享了自己深耕农业领域40年的体会。孙中华认为,地理标志不仅是产品的身份证,更是连接自然禀赋与市场价值的金钥匙。要通过地理标志品牌价值赋能,实现从“土特产”到“金名片”的价值跃升;通过产销链路重构,打破“小农户—大市场”的时空壁垒;通过合作经济升级,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机制创新。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GDP增长,而是要让农民有尊严、农业有奔头、农村有诗意。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黄晓新发言。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黄晓新表示,当前我国农业正从“增产导向”迈向“提质导向”,从“产品生产”走向“品牌创造”。“和美九州市集”呼应国家高质量发展要求,直面当前农产品“优质难优价”“有品缺牌”的现实问题。它不仅是一个展销平台,更是以品牌升级推动农业价值链重塑的重要探索,也就是通过汇聚政府、媒体、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力量,共同探索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品牌发展路径。

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乡村振兴发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年友发言。

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乡村振兴发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年友提出,“和美九州市集”通过市集的组织形式汇集全国特色农产品,吸引多元主体参与,融入抖音等平台力量,破解农产品“卖难”“溢价低”等痛点,实现从“田间地头”到“云端货架”的跃升,这种模式是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希望推动“和美九州市集”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发布会上,中国广告协会副秘书长霍焰围绕品牌赋能乡村集市链接民心发言;北京久侬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世英分享了农业企业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经验;“和美九州市集”项目负责人蒋子恒介绍了“和美九州市集”活动的详细内容。

“和美九州市集”将汇聚全国精选的地标农产品企业、绿色低碳食品企业、乡村手工艺品牌,并邀请数十位网络达人、主播助力,共同打造一个集中展示全国各地“名、优、特、新”农产品的窗口,搭建一个高效的“线下体验+线上销售+媒体推广”三维一体的产销对接平台,提升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助力农民增收。

(民生周刊记者  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