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评价实至名归,两幅楹联见真谛
近日,西安巨舟电子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巨舟”)“自馈式-无铁芯永磁联轴器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经中国节能协会审查核实,被确认为科学技术成果,评价委员会认为“在联轴器磁路结构设计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技术属于磁力机械学交叉学科领域,目前我国高校尚未系统设立该学科。

图1:科技成果证书

图2:楹联展示(巨舟磁偶联轴无忧)
与庞大团队攻坚的项目不同,该项目的技术突破,核心源于对基本机理的认知和对技术路线的精准选择。团队基于长期技术积累,从物理基点出发,以极尽简约的方式,成功实现了磁力传动的应有特性。
围绕产品示意剪影和“No Force”标识两大载体,两幅楹联精准凝练技术本质与企业承诺,恰是“见真谛”的生动体现:
1、对应产品示意剪影的楹联:
独具良品三要素 | 极尽磁力之所能,巨舟磁偶
点明具备要素的技术基底,以及磁力特性被完整发挥的技术方向。
2、对应“No Force”标识的楹联:
根绝铁损呈柔性 | 俱无内力掣双轴,联轴无忧
呼应“良品三要素”,将“无轴间力、根绝铁损、具备柔性”产品核心优势高度凝练。
同时,两幅楹的横批相接成“巨舟磁偶”“联轴无忧”,明示企业承诺,与项目“国际领先”的技术定位高度契合。
其实,巧合了第一性原理,是巨舟人这一场创新成功的关键。然而,真正深入了解“创新”历程,才可知:择蹊径而行,简约,其实并不简单。
二、行业痛点:美国技术存“俗手”缺憾
联轴器是工业系统“动脉血管”,性能直接关联传动设备的可靠性、能效与安全。二十年前,美国永磁传动技术凭“隔空传力”走红,应用于美军航母并获得“工业革命”这样的超高赞誉。这一现象充分表明,磁力传动技术在提升工业效能领域具备巨大潜力与独特价值。然而,或因设计仓促,这一专利技术却存在如下缺陷:
轴间力隐患:“互馈式”架构需配馈磁铁板,转子间的磁吸力直接引发轴间力。据统计,超50%的工业传动故障源于此类隐患,加剧轴承磨损甚至断轴;
铁损高耗能:铁芯产生涡流、磁滞损耗,降低效率且增发热量,且依赖“发热体散热”的设计有违常理,徒增损耗;
功能失效:其“柔启”功能因“先启动后缓冲”的逻辑悖论,经实证为无效;其“限矩”功能因缺密封润滑保障,无可靠性依据,且易误导设备保护系统响应。
三、“本手”破局:锚定“三要素”
针对国内外类同产品的技术痛点,西安巨舟以“契合物理本征”为理念,锚定永磁联轴器“良品三要素”(见图3)——①转子不互吸(规避轴间力);②各种损耗低(持久获效益);③柔性是刚需(真正缓冲击),研发“自馈式-无铁芯”技术:
无轴间力:仅在单端构建闭合磁场,仅向旋转方向产生扭矩(无轴间力产生);
无铁损高能效:无铁芯结构规避铁损,能效比国标规范高约2%;
易运维更安全:主从转子无需强制对中;当紧固件意外松动产生剐蹭,亦可止损;

图3:良品三要素
四、中盘跃升:架构与性能全面超越
通过“架构机理与性能表现”(见图4)可直观看出:“自馈式-无铁芯”技术在无轴间力、无铁损、安装便捷及故障止损等方面,全面优于国内外“互馈式”技术,传动效率较现行GB/T规范提升约2%,完美契合“三要素”。此举不仅是技术的“中盘领先”,更为用户带来故障风险降低、能耗减少、运维时间缩短的综合价值。

图4:永磁联轴器架构机理与性能表现
五、实证见效:技改案例显价值
某集团5000t/d回转窑技改项目印证技术价值:
技改前:每次故障重启的直接费用达12万元(年均故障2次,合计年度直接故障费用24万元),传统联轴器漏油污染,维护成本高;
技改后:应用巨舟技术,联轴器“免维护”无故障运行,年度直接节省24万元故障成本,且漏油现象得以根治。
技改结论:“除了直接节电获益之外,其它获益更丰。”
央视 2021年在《崛起中国》节目中现场采访了两家应用该技术的用户企业;2023年又以纪录片《我们的新时代》报道其研发历程。
六、立标行业:填补空白,引领方向
针对我国永磁联轴器国标(GB/T 38763-2020)、行标(JB/T 13300-2017)中未涵盖“轴间力”“铁损”“柔性”等指标的现状,西安巨舟牵头编制《T/CI002-2022永磁联轴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团体标准,首次明确了“轴间力”的检测方法、“柔性”的量化指标及“损耗”计算模型。
七、坚守“企格”:甘走“专精特新”窄路
自2013年从非标产品业务向磁力机械应用转型起,西安巨舟便立下“绝不走‘山寨’之路”的核心准则,摒弃粗放发展,锚定高质量方向。
在乱象丛生的市场中,坚守品质底线,建立全流程品控,以“不将就”的态度打磨产品,凭技术硬实力与差异化优势赢得市场。同时聚焦细分领域,专注核心产品迭代,持续投入研发,获多项核心专利,巩固技术差异化优势。
这份坚守让西安巨舟避开低水平竞争,凭技术硬实力与公信力赢得市场认可,筑牢发展根基。
八、创新者感悟:为高质量发展建言
深耕磁力应用十余年的巨舟人,凝练格言:“合理的设计,是品质保障的根基!”
巨舟人认为,顶层设计相关政策的落地实施,需要需求侧(尤其工业领域)具备专业化认知与相应执行能力。唯有以标准为依据、以实践为支撑、以数据为佐证,构建起真伪创新的有效甄别机制,避免被“伪性能”“假指标”等营销话术裹挟,同时聚焦性价比,而非单纯以低价为导向,新质生产力培育与高质量发展之路才能行稳致远。
九、未来希冀:拒走“山寨”宽道,愿炫中国之光
巨舟人是一众在创新路上执着追梦的行者,企业有幸在所涉领域探寻到了逼近物理极限的“本手”技术路径。而今,期待与各界携手,助力工业传动系统更安全、更高效、更可靠地运行。变局时代,恰逢高质量发展的劲风,巨舟人,矢志以匠心之作,豪迈地向世界展现一缕中国的科技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