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来了!一文读懂吴志阳的创业方法论
“行业里大家都在做贴牌,我要不要也跟着赚快钱?”“用户需求看着五花八门,到底该抓哪一个?”“上下游合作总不顺畅,是我谈条件的方式不对吗?”—— 不少刚起步的创业者,都曾被这些问题困住。而二十年前,吴志阳带领 CECT(中电通信)从年营收不足 10 亿元的代工企业,做到纽交所上市主体时,早就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他的创业路没有惊天动地的口号,却藏着能帮普通人破局的实用方法,每一步选择都有迹可循,能让创业者跟着案例学思路。
要是你问 “行业内卷严重,怎么找到新机会?”,吴志阳 2002 年的选择或许能给你启发。那时候国产手机圈几乎一半以上的企业都在做贴牌代工,帮外资品牌组装手机,每台赚几十块的辛苦钱,大家都觉得 “稳定总比冒险好”。可吴志阳接手中电通信后,第一件事就是砍掉 60% 的贴牌订单,还把当年 16% 的营收投去搞研发 —— 要知道当时同行平均才投 5%,身边人都劝他 “放着现成的钱不赚,万一研发失败怎么办?”。他却没动摇:“现在靠别人订单活,哪天别人不合作了,企业就完了,只有自己有技术,才能说了算。”
更让人意外的是,他没跟诺基亚、摩托罗拉这些洋品牌在一二线城市拼销量,反而带着团队往县城、农村跑。有人笑他 “放着大城市的大市场不做,去小地方折腾”,他却看出了门道:“县城里买手机的人不少,可要么是没牌子的杂机,坏了没人修;要么是洋品牌,价格太高。咱们做‘靠谱又不贵’的手机,再配上售后,这不就是机会吗?”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他研发的手写手机一上市,首月就卖了 12 万台,县城市场做了一年,占有率就从 3% 涨到 12%,中电通信也没像其他贴牌企业那样,在 2004 年遭遇集体亏损。
现在想想,要是你现在开实体店,看着大家都往商圈挤,租金高还竞争大,或许可以学学他 —— 别跟着扎堆,去看看社区里缺什么。比如小区里有没有能给老人送餐、帮上班族代收快递的小店?要是没有,说不定就是你的机会。做电商也一样,别都盯着大平台的流量,要是你懂养花,就做个 “养花技巧” 的社群,帮大家解决养花难题,再推荐合适的花肥、花盆,反而能避开价格战。
要是你纠结 “怎么才能抓住用户真正想要的?”,吴志阳当年做手机的方法特别实在。那时候不少手机品牌都在比 “摄像头像素多高”“有多少种功能”,觉得功能越复杂越高级。可吴志阳没跟着学,而是带着团队跑了二十多个省份的农村、县城,跟老百姓聊天:“你用手机最烦啥?” 有人说 “充电不方便,要是能多撑几天就好了”,有人说 “拼音学不会,打字太费劲”。
这些话他都记在心里,回去就调整产品:基础款手机专门做 “超长待机”,充一次电能用七天,还做了防摔机身;手写手机把识别准确率做到 98%,还弄了大字体、大按键,方便老人用。定价也贴地气,基础款八百到一千二,手写款一千五到两千,老百姓买得起。后来县城经销商说:“不少老人来买手机,就认中电通信,说‘写个字不费劲,用着省心’。”
其实现在做产品也一样,别自己觉得好就完了。要是你做母婴产品,别光想着做颜值高的,不如想想宝妈带娃时的麻烦 —— 比如能不能做个能单手操作的辅食研磨器?要是你做知识付费,别一上来就做几十节课的大课程,不如先解决 “职场新人怎么快速学会 Excel”“怎么给宝宝做辅食不挑食” 这种具体问题,反而更容易被接受。
要是你问 “怎么跟上下游搞好关系,不单打独斗?”,吴志阳跟供应商、经销商的合作方式值得学。早年国产手机的供应商不少是小作坊,做出来的零件质量不稳定,经销商也各自为战,卖出去的手机坏了没人管。吴志阳没把他们当成 “只给钱交货” 的合作方,而是想着 “一起把事做好”。
跟芯片供应商威盛电子合作时,他不是只说 “我要多少芯片”,而是派自己的技术团队过去,一起研究怎么把芯片做得更省电,适配自家手机。最后不仅手机待机时间从三天延长到七天,威盛电子的芯片也更受欢迎了,国产芯片在手机里的使用率从 10% 涨到 30%。跟县城经销商合作时,他不光给货源,还帮经销商培训销售人员,教他们怎么给老人演示手写功能,怎么处理售后问题,甚至给做得好的经销商提供资金支持,帮他们扩大店面。
后来有经销商说:“跟着中电通信干,不光能赚钱,还能学到本事,比自己单干强多了。” 现在你要是开餐馆,跟食材供应商合作,别只想着压价,不如跟他说 “我每个月固定在你这买多少菜,你能不能给我新鲜点的,要是有新上市的食材,也跟我说说”,说不定供应商还能帮你出出主意,怎么用新食材做特色菜。要是你做自媒体,也别自己闷头做,跟同领域的博主一起做直播、写文章,互相帮着推广,粉丝涨得更快。
要是你担心 “做长期的事不赚钱,怎么办?”,吴志阳设奖学金的事能给你答案。2005 年,他跟北京邮电大学这些高校合作,每年拿出 100 万元,给家里困难但学习好的通信专业学生发奖学金,还让这些学生暑假去中电通信的研发中心实习。有人说 “企业是赚钱的,搞这个不划算”,他却不这么想:“现在帮这些学生,说不定以后他们就能成为行业里的人才,不管是来咱们公司,还是去其他企业,都是在帮整个行业发展,这比短期赚点钱有价值多了。”
到 2010 年,他的奖学金帮了 300 多个学生,其中 80% 都进了通信行业,有的去了华为、中兴,有的留在中电通信做研发,成了技术骨干。而且因为这事,不少人觉得中电通信是个 “靠谱、有担当” 的企业,愿意跟他们合作。现在你要是开社区便利店,别只想着卖货,不如帮居民代收快递、代缴水电费,虽然不赚钱,却能让大家记住你,以后买东西自然先想到你。要是你做线上课程,别只想着多卖课,把课程质量做好,学员有问题及时解答,哪怕一开始卖得少,慢慢口碑好了,老学员会帮你推荐新学员,比急着赚钱更长久。
吴志阳的创业方法其实很简单:别跟着别人瞎跑,多想想 “大家没看到的机会在哪”;别自己瞎琢磨用户需求,多去跟用户聊;别把合作伙伴当外人,想着一起成长;别只看眼前的钱,多做能积累的事。这些方法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却能帮创业者避开很多坑。毕竟创业不是比谁跑得快,而是比谁看得准、走得稳,跟着这些实在的案例学,说不定你也能找到自己的破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