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杂志封面人物丨李军:“屏”实力让世界看见

中国LED产业从落后到跟进再到领先世界,书写了令人激动的超越篇章,而利亚德集团(以下简称利亚德)无疑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1995年成立以来,利亚德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高端制造,引领全场景智慧显示应用新时代,并且连续多年全球LED产品市占率领先。

从16人的创业团队起步,利亚德董事长李军用“光”重新定义显示的边界,让中国智造登上全球价值链的顶端。30年里,利亚德在颠覆性创新之路上有什么样的奋进故事,又如何“屏”实力让世界看见?《企业家》杂志记者采访了李军。

1

创业初心:把握技术话语权

《企业家》:首先祝贺利亚德成立30周年。当初是什么激发您创立利亚德?彼时LED行业在国内、国际上处于什么样的市场环境?

李军:30年前,国内LED行业尚处于萌芽阶段,产品以单色显示为主,核心技术被日本、美国等国际巨头垄断,国际市场已开始向全彩化、高分辨率方向发展,但应用场景仍局限在广告牌等少数领域,而且技术门槛较高。

我最早了解LED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次展会上,一家中国台湾企业展示了LED显示技术。虽然当时只能呈现简单的数字和图像,但依然让我意识到这项技术将彻底改变信息传递与视觉体验的方式。随着进一步了解,我越来越觉得LED技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在显示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于是在1995年创立利亚德,希望通过自主研发打破技术壁垒,创造全彩显示,因为中国需要自己的技术话语权。

3年后的1998年,利亚德推出了国内首块全彩LED显示屏,并抓住全国火车站智能化改造的机遇,迅速打开市场,完成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企业家》:用技术优势占领市场,考验的是企业科研投入和创新能力,并需要持续推动技术和业务模式的创新。利亚德靠什么信念直面挑战,专注创新并突破市场壁垒?

李军:创新驱动是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永恒逻辑,利亚德能有今天的成果,源于不断推动LED产业完成技术变革与产品创新。我常对团队说,在LED领域,唯有技术领先才能掌握话语权,唯有专注才能在复杂决策中保持定力。因此,“创新驱动发展”和“专注成就专业”是利亚德始终坚持的信念,体现在两个关键点上。一是技术攻坚。例如Micro LED研发初期,巨量转移良率低、成本高,团队耗时数年攻克技术瓶颈,最终将良率提升至99%以上。二是市场拓展。早期国际客户对“中国制造”存疑,我们通过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等国际级项目(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五环”“画卷屏”、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冰瀑屏”“冰立方”)证明了自身实力,也赢得全球信任。

2

技术创新:能力源于专注

《企业家》:作为行业技术标杆,利亚德主导了三次技术革命,率先推出新产品、新技术,这些技术创新意味着什么?

李军:利亚德主导的三次技术创新不仅是利亚德发展的里程碑,更是整个LED显示行业发展的关键节点。每一次技术突破,都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推动LED显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市场扩展。每一个产品背后都有先进技术的支,每一项技术都见证了利亚德的实力。

△利亚德产品通过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等国际级项目应用,证明了自身实力,也赢得了全球信任。

1998年我们自主研发出国内首款全彩LED屏,并凭借全彩显示屏供不应求的订单,在当年就把市场做到了全国第一;1999—2001年,利亚德占领了全国70%的全彩市场;2010年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台2.5mm小间距高清LED电视,开启LED小间距替代DLP/LCD大屏拼墙的颠覆性技术革命,并于2011年在宝马总部首次使用,正式拉开全球热销的大幕,迅速占领高端市场;2020年突破了巨量转移技术,公司于无锡基地实现大尺寸商用Micro LED显示的落地,率先推出量产Micro LED技术和产品。

这三次革命性的技术创新意味着,我国显示行业实现了飞跃式成长,不再存在技术封锁与“卡脖子”问题。中国企业已经打通整个产业链、生态链,利亚德走出了从追赶到突破,再到创新引领的发展曲线。

但利亚德创新的脚步没有停止,也不会停止。2023年至今,我们自研、与合作伙伴共同研发,在量子点技术和无衬底Micro LED技术方面取得突破进展,先后发布全球首款4K 162英寸量子点 Micro-LED 直显屏、新一代MG Micro量子点冷屏系列、新一代黑钻 Hi-Micro LED显示屏等原创产品,再次引领产业商业化新方向。

《企业家》:利亚德技术革新的能力源自哪里?在研发上采取了什么策略?

李军:实现利亚德技术革新的能力源于“专注”,抵御各种诱惑,30年如一日全心全意深耕显示主业。利亚德把“创新”贯穿企业始终,包括对科研的持续投入和对人才的高度重视。自上市以来,显示板块每年都会拿出经营收入的6%~7%作为研发经费,在全球建立了九大研发中心,拥有近千名研发人员。此外,我们还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强化核心技术储备。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式,加速技术落地和产业化。

利亚德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仅关注当前的技术需求,还着眼于未来的技术趋势,提前布局研发项目。秉承“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种在地里的”梯队式研发策略:一是满足市场的需求,提升市场占有率;二是深度聚焦智能显示的主营业务,巩固和提升LED小间距、常规LED显示,以及Micro LED显示产品在技术和性价比方面的领先地位;三是顺应时代需求,加速AI与空间计算等创新技术的研发与突破,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曲线。例如,在量子点、氮化镓等前沿技术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为Micro LED显示技术进入消费电子领域做好了准备。

《企业家》:不久前举办的全球视听行业科技盛会上,利亚德携前沿技术、创新产品及沉浸式解决方案亮相,具体展示了哪些最新技术?背后的创新逻辑是什么?

李军:在这次科技盛会上,利亚德隆重推出新一代黑钻(Hi-Micro)技术,发布新一代MG冷屏系列、新一代MG Micro量子点冷屏系列、新一代MG HDMI接口传输方案、微显示Micro LED显示屏、幻境艺术屏、MOK室外小间距系列等多款新品。

这些技术不仅展示了利亚德在显示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还体现了我们的商业逻辑。一方面,公司坚定不移地坚持Micro LED技术方向,也将持续推动Micro LED尤其是Hi-Micro在国内外的市场推广及销售,确保Micro LED成为公司营收和利润增长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全面推进 AI 产品开发与推广,及其与集团各业务板块(文旅、AI)的深度融合,公司从单一LED产品供应商向智能显示生态服务商的角色转型。

3

环保理念:从“减碳”到“负碳”

《企业家》:利亚德作为行业首家碳中和认证企业,“绿色技术”路线图面临哪些产业链协同挑战?利亚德“以投代研”模式如何缩短技术转化周期?

李军:利亚德始终致力于推动绿色技术的发展,一直追求企业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力争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协同发展,以自身的积极实践助力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实现,也为其他企业开展“双碳”工作拓宽思路。

在“绿色技术”路线图中,积极采用磷化铟替代镉基材料,减少重金属污染。然而,这一技术路线的推广面临产业链协同的挑战,包括原材料供应、生产工艺调整以及下游应用市场的接受度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利亚德采取了“以投代研”模式,通过投资上下游企业,加速技术转化和产业链协同。例如,我们与台湾晶电集团合作,不仅加速了Micro LED技术的量产化进程,还提升了整个产业链的协同效应。

此外,我们还通过技术共享和合作研发,赋能中小型科创企业,帮助他们提升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显示即减碳”是利亚德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相比传统显示方案,Micro LED技术具有更高的能效和更低的能耗。我们通过优化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进一步降低了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根据我们的测算,Micro LED 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相比传统LCD产品可降低50%以上。这一成果不仅体现了利亚德对绿色发展的承诺,也为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企业家》:如何理解“显示即减碳”,利亚德如何量化全生命周期碳足迹降幅?

李军:“显示即减碳”是一种理念,通过技术创新、产品优化和管理改进等方式,使显示产业在生产、使用和回收等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实现低碳或零碳目标。

利亚德通过建立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体系,对产品的各个环节进行碳足迹核算和管理,能够更全面地发现减排潜力,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引导绿色消费,同时也为企业自身提供了持续改进的依据和动力,主要表现在产品生产、使用、流通等不同方面,如Micro LED、OLED等新型显示技术具有更高的光电转化效率和更低的功耗,在使用过程中显著降低能源消耗,从而减少碳排放。通过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的能效和使用寿命,减少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更换频率,进一步降低碳足迹。在生产环节采用清洁能源、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等措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对显示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碳足迹核算和管理,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运输、使用到回收再利用的各个环节,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并通过碳标签等方式向消费者展示产品的低碳属性。

△2025年4月16日举办的全球视听行业科技盛会上,利亚德携前沿技术、创新产品及沉浸式解决方案亮相,不仅展示了其在显示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还体现了背后的商业逻辑。

4

发展策略:平衡“技术激进”与“经营稳健”

《企业家》:利亚德不断快速推进技术创新,但是企业发展更需要持续稳健,您是如何平衡“技术激进”与“经营稳健”的?

李军:利亚德的平衡之道可概括为:以市场需求锚定技术方向。这个模式既避免了过度创新导致的资源浪费,又通过技术领先性维持高毛利,在LED行业周期性波动中实现稳健增长。随着Micro LED技术向消费级市场渗透,这一平衡策略在企业发展中进一步释放增长潜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Micro LED连续翻倍,技术壁垒再突破。Micro LED被视为下一代显示技术的核心方向,而利亚德已在该领域占据先机。2024年,公司Micro LED营收再次实现翻倍增长,并成功突破无衬底技术瓶颈,首期产能达1200百万/月,第二期扩产计划预计2025年三季度落地。

另外,利亚德推出“新一代黑钻”Hi-Micro LED产品,在多个关键性能上实现突破。芯片极小化实现了产品微型化,芯片短边小于30微米,让色彩表现更为出众,在电影显示屏和虚拟拍摄等领域优势显著。产品采用无衬底,厚度极薄,解决了大视角偏色问题,各个角度视角一致。其独有的激光巨量转移技术,不仅提升了转移效率,还增强了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这意味着,利亚德不仅能在高端市场(如影院、指挥中心)保持优势,还能以更高性价比拓展商用市场。

二是进军具身智能领域,以空间计算技术与数据平台赋能机器人动作训练。在机器人领域,利亚德的方案已助力双足机器人完成高难度动作(空翻、跳舞),四足机器人在工厂自主装配,无人机精准追踪定位,未来其技术可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医疗康复、娱乐交互等领域。特别是利亚德的子公司虚拟动点与松延动力成立联合实验室,为松延动力参加马拉松的N2机器人提供光学动作捕捉技术支持。在2025年4月19日举办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中,松延动力的N2机器人“旋风小子队”和“小顽童队”分别获得了第二名和第四名。

三是海外市场韧性显现,亚非拉地区成新增长点。由于2024年全球宏观经济复苏缓慢,国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叠加LED显示行业竞争加剧等多重压力,利亚德三大主营业务板块均受到不同程度冲击。为此,利亚德通过多品牌策略覆盖中低端市场,逐步构建全球化销售网络,境外市场成为亮点。2024年,利亚德海外营收同比增长约10%,占整体营收比提升至45.64%。其中亚非拉市场增长迅猛,营收占比提升至34%,同比增长近40%。

5

海外布局:多元化+本土化

《企业家》:利亚德的全球业务集中在北美、欧洲、亚洲和大洋洲等地区,全球市场的变化(如中美关税博弈)对利亚德有什么影响?

李军:整体来说,中美关税博弈对利亚德影响不大:一是利亚德智能显示板块营收中北美占比仅约20%,除美国子公司平达的组装产线,大部分经由公司位于斯洛伐克的工厂生产后销往北美;二是自2022年公司加大亚非拉等区域市场拓展力度以来,对单一市场依赖度已大幅下降;三是文旅夜游板块业务目前100%在国内;四是AI与空间计算板块,旗下NP公司位于北美,拥有生产工厂,且80%以上业务在北美自产自销。总体来说,关税对公司整体影响相对有限,在欧洲等多地建厂的前瞻性布局也使公司在业内相对优势更加突出。

△在2025年4月19日举办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中,松延动力的N2机器人“旋风小子队”和“小顽童队”分别获得第二名和第四名。

《企业家》:面对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利亚德采取什么预防或应对措施?

李军:首先,市场多元化。利亚德加速海外布局,推行“双品牌战略”——以“Planar”主攻欧美高端市场,以“Leyard”覆盖中端需求,并通过斯洛伐克、沙特工厂(预计2025年年底建成)实现区域化供应链支撑。

其次,技术壁垒突破。利亚德加大Micro LED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利用技术优势抵消关税成本。例如,2024年推出的0.3mm间距透明屏和量子点COB一体机,已在美国、欧洲高端商用市场获得订单。

再次,供应链韧性建设。利亚德采取与富采控股等伙伴共建“芯片—封装—应用”全产业链,同时投资电源、驱动芯片等关键环节,从而降低外部政策波动风险。

最后,本土化运营。在海外设立了研发中心与生产基地,例如斯洛伐克工厂服务欧美市场,有效规避关税壁垒并提升响应速度。

面对挑战,利亚德始终相信,全球化不可逆,但路径需灵活调整。秉承“多元化+本土化”的理念,以多元化品牌和技术储备为矛、以本土化、全球化布局为盾,顺应市场的变化,积极应对,持续巩固全球LED显示龙头地位。

6

未来愿景:拥抱AI,领创视效

《企业家》:在利亚德过去的30年发展历程中,您认为“最遗憾的决策”是什么?“最骄傲的突破”是什么?

李军:在30年发展历程中,利亚德既有春风得意的时期,也经历了转型升级的“阵痛期”。作为企业掌舵人,我最遗憾的决策是对全球市场恢复情况过于乐观,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不够准确,但相信公司调整、改革、纠偏的阵痛期很快就会过去,未来必将实现长期稳健的高质量增长,继续引领行业健康发展,共同进步,为员工、投资者、行业和社会创造令人自豪的价值和贡献。

我在2024年的年报中写下了这首诗:“去岁风急浪涛天,内卷外拼莫等闲;静修内功待彩虹,顺势腾飞在来年。”这既是对过去一年LED显示行业的真实描述,也代表了我对未来的乐观预期。

最骄傲的突破是,利亚德引领我国显示行业解决了国外的技术封锁与“卡脖子”问题,实现了飞跃式成长,走出了从追赶、突破到创新、引领的发展曲线。

《企业家》:利亚德致力于通过LED显示技术的创新突破,让“中国屏”闪耀世界舞台,“让世界看见”,不断提升全人类的视觉享受。如何实现这个使命,未来有什么规划?

李军:利亚德未来三年发展战略是“拥抱AI,领创视效,实现第二增长曲线”。我们希望通过打造“AI+显示+文旅”产业生态闭环,积极拓展生态合作圈,从而实现自身乃至显示产业的新一轮繁荣。

利亚德的理想是做值得全球信赖和尊重的百年企业,这一崇高理想将指引公司持续创新发展。

首先是AI赋能产业升级。利亚德积极拥抱AI,将AI技术融入显示、文旅、空间计算等领域。显示板块推出“领视”AI知识库及智慧综合服务平台,集成DeepSeek、通义千问等大模型,已落地腾讯展厅、央视等30余个项目;文旅板块以AI驱动“2+4+1”新模式,打造智能交互与沉浸式体验;空间计算领域,子公司虚拟动点基于LYDIA动作大模型,为机器人提供高精度动作捕捉数据,并应用于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

其次是B端深耕场景拓展。公司通过“硬件+行业属性+软件+内容+运营”模式,构建LED显示一体化解决方案,覆盖指挥调度中心、商业综合体等传统场景,并拓展智慧文旅、数字展馆等新兴领域。例如,与政府、高校合作打造沉浸式文旅项目,为国家级展馆提供交互解决方案。系统集成业务优化收入结构,推动向综合服务商转型。

再次是C端破圈布局消费市场。借助Micro LED技术突破,利亚德进军C端,比如2024年推出全球首款Micro LED电影屏及家庭影院解决方案。比如2025年发布AR眼镜(搭载Micro LED显示模块与AI引擎)和交互式AI潮玩产品(支持裸眼3D及多语言对话)。公司计划通过垂直整合供应链和生态合作,加速C端产品商业化。

最后是全球布局强化竞争力。利亚德以中国为核心,覆盖全球160余个国家和地区。欧洲的斯洛伐克工厂深化本土化运营,产品广泛应用于欧美市场;沙特工厂预计2025年年底投产,与EHG合资成立的Leyard Middle East将打造中东大型LED智能制造基地之一,完善亚非拉供应链体系,提升全球市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