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承:留学文书操作指南,打动招生官的申请佳作

在教育问题中,留学一直都是各位家长和学子们的重点关注部分。而在申请留学的激烈竞争中,一份出色的文书无疑是加分项。但是,如何写出优秀的申请呢?对此,有不少的申请者经常会陷入文书写作的误区,从而致使他们的申请未能通过。近日,耶鲁大学的招生官在播客中详细阐述了他们眼中“OK”和“Not OK”的文书,为广大留学生申请者提供宝贵的指导。本文将结合耶鲁招生官的点评,分析留学文书中的常见“坑”,并提供相应的避“坑”策略。 

image.png

文书在申请中的作用是“连点成线”,将申请的碎片部分联系在一起,让招生官听到申请人真实的声音,而许多申请者却常常陷入“过度铺垫”的误区。他们喜欢以第三人称视角开头,写一个别人的故事,然后再通过转折将故事引到自己身上。这种写法不仅显得陈词滥调,浪费了宝贵的文字空间。为了避免这一误区,申请者应直接切入主题,用简洁有力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

image.png

另一个常见的“坑”是“沉溺于过去”。许多申请者喜欢花大篇幅写儿时的经历,却忽视了展示自己当前的成长和反思。招生官读到这样的文章难免会沮丧,因为他们更希望看到申请者当前的水平和成长轨迹。因此,申请者应确保文章的核心是围绕自己当前的成长、探索或反思来展开。“求职信一样的文书”也是招生官常常吐槽的。这类文书罗列了申请者的活动清单和自夸之词,却缺乏深度和个性,在这部分招生官更希望看到的是申请者在活动以外的多面性展示。如果一定要写活动,申请者应挑选对自己影响深远的活动来写,并深入挖掘其中的反思和成长。在词汇使用上,申请者也应避免“过度使用高级生僻词”的误区。一篇充斥着大量生僻词汇的文章往往让招生官感到阅读困难,甚至怀疑这是AI的产物。真实的表达和简单的词汇同样可以传达深刻的情感和思考,申请者应追求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流畅性,而不是盲目追求词汇的华丽。

image.png

如何打造一篇能打动招生官的申请佳作呢?首先,申请者应考虑读者的感受,想象一个陌生人阅读这篇文书会是什么想法。其次,申请者应追求真实的表达,用自己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让文字自由流淌。申请者还可以尝试在文书中传递一种强烈的地域感,通过描述自己成长的地方来展示个性和背景。最后,申请者应确保文章能够迅速提炼重点,让招生官在阅读后可以迅速了解申请者的核心思想和经历。

留学文书的写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要留学的申请者们,需要避免上述误区,并遵循招生官的指导,方可打造出一篇申请佳作,助你通过申请,大家快学起来吧。